详情
揭秘爱犬族:宠物依赖症,一种值得警惕的问题
狗狗之家
更新日期:2025-07-20 20:17:58

作者:栾吟之 文章来源:解放日报 点击数: 183 更新时间:2008-1-22 16:03:39

一说起让母亲养狗这件事,家住法华镇路的倪先生就后悔不已:“母亲一有空就和小狗说话,即使我们回家看望她,她也总是念叨着小狗。”采访中,记者发现:一些市民原本为打发时间、排遣寂寞而养宠物,结果却把过多情感寄托在宠物身上,陷入“宠物依赖症”难以自拔。

倪先生告诉记者,五年前,他们一家三口买了新房和父母分开居住。因为怕父母寂寞,倪先生买了条小狗送给他们饲养。一开始爱干净的倪老太还有些怨言,但很快她就喜欢上了小狗。倪老太几乎每天都要抱着小狗出去散步,一有空就和小狗说话,而且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。倪老太逢人便说:“小狗比子女还亲,总是跟前跟后,也从来不会嫌我啰嗦。”因此,尽管自己省吃俭用,倪老太还是每周要给小狗吃一次牛肉。倪先生抱怨说:“每次我们回去看望母亲,她总是一个劲儿地夸奖小狗怎么聪明懂事,和子女的交流,反而越来越少。”

记者了解到,除了“空巢”老人,宠物依赖症还容易出现在年轻“丁克”家庭和被父母疏忽的小孩身上。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七成“丁克”家庭养有宠物。

家住桃林路的周先生夫妇俩饲养了一条金毛犬,取名为“儿子”。他们也果真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宠物狗。无论两人再忙,每天晚上总会有一人赶在七点前回家喂狗吃饭;为了不把“儿子”寄养到亲戚家,他们整整五年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,开口闭口就是“我家儿子……”不少朋友都误以为他们真的有孩子。想不到,前不久,金毛犬意外走失。夫妇俩到处张贴“寻狗启示”,忙了一个月也没有找回爱犬,两人伤心万分。周太太更是以泪洗面,一个月消瘦了好几公斤……

一家早教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丁老师向记者透露,有个来上课的孩子特别喜欢家里的小狗,常常学狗的动作,甚至还咬伤了其他孩子。丁老师介绍,有些家长工作太忙,孩子只能跟家里的老人和宠物做伴,以致个别孩子只喜欢动物,而不愿和同龄人交流。

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理事严正伟分析,宠物主人过多地将情感转移到宠物身上,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作“代偿行为”。这种行为看似是在怜爱宠物,实则反映了宠物主人被关注、被宠爱的需要。人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关注,就可能会将情感投射、寄托在宠物身上。

严正伟指出,“宠物依赖症”的产生应引起人们的反思,为人子女、为人父母者应该更多关注亲人的心理需求,多进行沟通,多付出关心;而对于因为过度依赖宠物而产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宠物主人,家属应尽早带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。